地方工信的非凡十年·甘肃篇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业兴陇 “甘”味浓

发稿时间: 2022-09-07 18:06 来源:中国工信产业网 作者: 2022-09-07
分享X

甘肃.jpg

编者按:为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地方工信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策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地方工信的非凡十年”发展成就巡礼重大主题报道。

本期聚焦:地方工信的非凡十年·甘肃篇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业兴陇“甘”味浓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坚决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着力实施“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工业经济实现量增长、质提升,为甘肃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锚定目标,工业经济稳增长扎实推进

十年来,甘肃坚持工业经济稳增长发展目标,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谋划、亲自推进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着力确保稳经济、稳工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良好局面。

甘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总体呈现“V”形发展态势。2012年之后工业增速逐年下滑,2017年甚至出现负增长;2018年开始止跌回升,增长4.6%;2021年增速达8.9%,为8年来最快增速;今年上半年,增速达7.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增长,2021年增速达40.8%,为9年来最快增速;2022年上半年增速达51.7%。

甘肃1.jpg
敦煌市建成全国最大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

强基补链,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十年来,甘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紧盯“三去一降一补”目标要求,完成国家下达的生铁、粗钢产能化解任务。

实现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年耗能5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全覆盖,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

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甘肃被列入全国第一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之一。2021年,甘肃成为全国少有的几个未实施有序用电和拉闸限电的省份之一。

构建完成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政策体系,建立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省级领导担任链长的领导机制,制定链长制工作规则,围绕65条细分产业链,3批次共认定53户链主企业,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等产业链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图片1.jpg
中国西部最大的石化基地:兰州石化

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十年来,甘肃坚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制定出台《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9-2022年)》,强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分年度谋划实施“三化”改造重点项目,石化、有色、冶金、煤炭等支柱产业效益实现大幅提升,形成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有色冶金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高端化方面,推进实施总投资1.62亿元兰州生物诺如病毒疫苗车间、总投资2.13亿元的镍都矿山实业有限公司20000t/a高精电子铜带等一批重点项目。

智能化方面,累计完成三批、68户企业智能化诊断咨询,两批次培育认定7个智能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全省重点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达40%以上。

图片2.jpg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

绿色化方面,“十三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累计降幅达12.7%、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达27.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达58%。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制造工厂51家,绿色设计产品13种,绿色供应链1家;认定省级绿色工厂共104家,绿色设计产品16种,绿色园区5家,绿色供应链3家,工业节水型企业40家。

开拓创新,产业发展新增点逐步凸显

十年来,甘肃着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逐步凸显。着力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变,至2021年底,甘肃全省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6%、10%,高新技术企业达1371户,组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制造业“创新联合体”7家。

图片3.jpg
兰石集团研制的300MN多缸薄板成型液压机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智能等产业初具规模。一体推进风电、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现代绿色高载能等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消纳产业发展,形成“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发展的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新格局,建设国内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

截至2021年年底,新能源装机达到2870.34万千瓦,年均增长17.96%;新能源年发电量达到438.2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0.03%。

“两化”融合,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十年来,甘肃稳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规模逐步扩大。甘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51%、47.8%、43.2%。

建成投用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庆阳华为云计算服务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庆阳市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建设。

截至2022年6月,累计建成5G基站28227个,已实现市(州)主城区5G网络深度覆盖及县(区)城区5G网络覆盖。涌现出兰石集团石化能源装备焊接数字化车间、酒钢集团资源能源全动态监测、金川集团“龙首矿5G+有轨运输无人驾驶项目”等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2年的59.62亿元增长到305.11亿元,年均增长19.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数达到15户,培育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中电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助企纾困,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十足

十年来,甘肃着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出台《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甘肃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专业化发展道路,截至2022年6月,甘肃全省企业总数累计达到56.62万户,较2012年10万户增长477.8%。累计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9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户。

完成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建设,注册成立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持续推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加大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中小企业服务供给能力逐步提升。

新时代新征程,甘肃省工信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旗帜鲜明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工信事业取得新突破、作出新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联合出品: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编辑:朱延生  设计:吴修竹

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示来啦!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