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用药需求短期内激增,部分地区退烧药一时间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法商贩倒卖高价药的情况。不过,沈阳有这样一家药厂,其生产的退烧药“20片仅售2元”,并且坚持了50年,被百姓称为“良心药”。这款“良心退烧药”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春节前夕,中国工信产业网记者专程来到这家药厂一探究竟。
“我们在70年代就开始生产扑热息痛片(对乙酰氨基酚片),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总经理周凯告诉记者,国内新品牌退烧药不断涌现,相较于那些价格更贵的退烧药,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以下简称“东北制药”)的扑热息痛片数十年来一直没有涨价,坚持“老药新用途”,确保市民的用药需求。
光“便宜用得起”还不够,还要能买得到。记者了解到,为了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工信部派出17组驻企特派员奔赴全国各地,帮助重点医疗物资企业增产扩能。12月底,作为第12组驻企特派员,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刘荣和工信部科技司一级主任科员王建豪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进驻东北制药,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大伙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人和生产线的困难。
“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公司员工上岗率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人都发烧生病在家。”东北制药生产指挥中心主任王维琳表示,为了保证扑热息痛片等关键防疫药品的稳定生产,东北制药停了多条其他药品的生产线,把员工和其他的生产资源集中向关键防疫药品生产线进行调配。
“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药厂员工积极投身生产,克服一切困难,双班倒满负荷运转。”刘荣如是说道。
药厂日夜不停工赶生产,工人们非常辛苦,药厂也从多个方面关心关爱员工。
“公司很早就把防疫物资发给我们了,现在的工资也比以前多不少。”东北制药101分厂员工王兴鹏告诉记者。
人和生产线的困难解决了,但新的挑战又出现了,比如原材料短缺等,件件都是难事。
“药企急需对乙酰氨基酚原料,急需生产用煤,希望我们协调解决这些困难。”刘荣表示,接到药企反馈后,驻企特派组第一时间向工信部有关司局汇报,协调全国调拨对乙酰氨基酚原料;及时组织生产调度会,协调辽宁省工信厅、发改委等部门,解决企业生产用煤问题。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退烧药的产量迅速提升。“从12月10日到现在,我们往沈阳当地市场上投放的扑热息痛片超过4000万片。”王维琳向记者介绍道。
药品产量上来了,供应也不能掉链子,物流渠道部门紧密合作,第一时间将药品送到老百姓手中。
“只要药厂那边生产出来了,我们马上就提货,然后组织配送。”东北制药供销公司员工邢文晖说道。
“现在我们药房的退烧药货源充足,老百姓来了可以即买既走。”东北制药东北大药房店员张秋菊说道。
记者在药房随机采访了当地市民,他们纷纷表示,现在买退烧药很方便、很便宜。
在保障线下购买的同时,各方还积极配合,在互联网平台开设了购药专区,方便当地老百姓能够足不出户买到退烧药。辽宁省工信厅医药处处长孟庆喜告诉记者,在工信部的大力指导下,辽宁省工信厅与京东健康开展对接,在京东购物平台开通药物精准投放辽宁专区,精准地满足了该省百姓的用药需求。
辽宁当地的医疗物资生产供应保障有力,不仅很快满足了本地百姓的用药需求,还积极支援全国多地抗击疫情。
“部分地区退烧药一时间供不应求,尤其是浙江、广东等地,人口基数大,用药需求紧”,王建豪告诉记者,“各方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全力解决药企稳产达产、扩能扩产的后顾之忧”。就这样,支援浙江和广东的400万片退烧药快速生产并发出,解了当地老百姓的燃眉之急。
“我们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驻企一线。”刘荣说道。
“最好的礼品不是锦衣美食,是那‘两联药’,那‘两联药’有了,老百姓心里就安了。”东北制药101分厂副厂长高铁民和记者说道。
一粒粒小小药片诞生的背后,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日夜连轴转,从采购到生产,从分拣到包装,从调度到销售……疫情当前,他们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的用药“生命线”,有他们在,春节期间生产不断、供应不断,老百姓的“药箱”有保障,可以安安心心地过年。
记者:陈相龙
摄像:郭宁
制作:解知霖 陈相龙
封面设计:吴修竹
监制:郭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