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丨纾困政策如何落到实处?“专属四行动”助力决胜“中小企业保卫战”

发稿时间: 2022-05-20 15:45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作者: 陈相龙 2022-05-20
分享X

近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工信部表示正重点开展四项行动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出台的“组合拳”助企纾困政策,到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政策惠企力度在不断加大。所谓“政策千万条,落地第一条”,保障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才能真正帮助中小企业享受到惠企“阳光”。为此,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以“四项行动”为抓手,着力解决政策落地的“卡点”“堵点”,保障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持续畅通。

限期办结清欠,失信惩戒加码

今年以来,受突发疫情扰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中小企业因此成本压力骤增。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今年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开展组织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主要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各地区、各部门5月底前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对于无分歧欠款要应清尽清,对于有分歧欠款,推动协商解决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二是明确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具体措施、时间节点,限期办结;三是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四是严禁未批先建,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以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垫资建设;五是通过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进一步流转盘活应收账款,组织各地和有关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

下一阶段,应扎实推动拖欠主体尽快足额支付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给中小企业注入“活水”。

直接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

在新一轮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面临一系列“痛点、难点、堵点”,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给中小企业“搭把手”“帮一把”。

今年3月,工信部启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一些新的做法、好的经验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5月,2022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也紧锣密鼓开展起来。

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各类中小企业服务行动、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走深走实。一方面,通过各级各类政策服务互联网平台和“中小企助查”等应用APP精准推送政策,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咨询,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另一方面,聚焦中小企业的短板弱项,帮助其切实解决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通过不断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效性的服务活动,可以最大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推进数字化转型,保生产、稳营收

今年以来,外部复杂严峻的形势倒逼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中小企业受到人员、技术、资金等问题掣肘,仍面临数字基础薄弱等问题。好消息是,今年工信部聚焦中小企业需求编制了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分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下一步将立足指南和标准,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通过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更高维度、更深层次的数字化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支持数字化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综合评价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摸清短板弱项;二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赋能应用场景,选树典型案例引导传统型中小企业向同行业、同区域转型效果好的企业学习,在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等专业辅导中加大数字化课程数量;三是开展“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育一批数字产业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促进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在现阶段实现生产畅通、营收平稳。

推动融通发展,以大带小、以小托大

当前形势严峻复杂,擅长“单打独斗”的中小企业渐露疲势,而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5月12日,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组织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携手行动”,下一步要坚持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推动政企进一步深化融通创新理念、凝聚共识;二是不断开展各类大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推动各地举办“百场万企”洽谈会,推动工业电商举办在线交易活动;三是优先支持大中小企业联合申报重点研发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四是继续打造一批可复制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并加以推广。

通过推进“以大带小、以小托大”的模式,能够有效助力中小企业实现发展“大跨越”。

因企制宜,久久为功。系列惠企行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有助于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落到位,将最大程度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在稳定经济运行、稳定就业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示来啦!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