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边海之上,一架5G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将拍摄的高清画面实时回传至海事部门的监控大屏上;中越两国的货车在口岸卡口的智能摄像头下快速通关……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十年来,广西从“守穷边”到“能致富”,不仅有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奋斗,也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如今,数智化应用日渐融入广西经济社会运行中,为各行各业转型发展赋能,让八桂人民仓廪殷实,让人民的数智生活梦逐渐成真。
固边兴边信息高速畅通振兴路
在防城港市江山镇白龙码头,一架无人机正在“巡逻”。记者了解到,这位无人机“巡航警察”能7×24小时全天候自动巡逻,智能采集、智能处理低空数据,与现场执勤巡逻互补,提高边海巡航效率及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我们可根据辖区风险点分布提前规划好防线,开展打卡式自动巡航。发现可疑船只,还可以通过无人机进行喊话,大大提升执勤效率。”防城港市防城区渔政大队队长杨光向《人民邮电》报记者介绍。
海天之外,边境陆地的监测工具也“上新”了。在防城港市,131个边境卡点都搭建起移动视频监控智能平台,通过全景AI摄像机等智能化监控设备,实现执勤人员对各边境卡点的远程监控。同时,针对疫情防控需求,中国移动在边海执勤点部署了49条线路,安装摄像头392个,真正实现了边海防控的智能化管理。
在靖西市至那坡县359.5公里的边境线上,一座由5G高清摄像头组成的“智慧长城”巍然屹立。在这张装载着全国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纤周界报警系统的大网下,只要有人员非法越境触碰栅栏,系统通过光纤振动传感、目标识别等技术便能在2秒内进行声光报警,第一时间通知就近岗哨出警处置,并将视频画面同步到区市县管理平台。
龙邦口岸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也是广西最早实现5G全覆盖的边境口岸。在龙邦口岸管理后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操控边境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在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加持下,口岸的物流车辆、摄像头传感器能与口岸管理后台进行低时延通信,实现物流车辆无人驾驶、货舱自动交接、智慧调度审批等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通关效率。
据了解,为助力广西强基固边,中国移动还开展了边疆网络攻坚建设行动,运用FDD、700MHz等技术强化了边境0~3公里路段、边境巡逻路网覆盖。截至目前,广西移动共投入14亿元,在边境线0~3公里建设4G基站近1000个、5G基站163个,已实现0~3公里边境区域居民聚居区、口岸、哨所等的网络覆盖。
向海图强智慧海洋澎湃新动能
来到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利用5G﹢门机视频回传等技术进行远程操控。在5G技术的助力下,港口作业效率提高15%,事故发生率降低30%;在固废云识别应用巡检监测系统的帮助下,海关工作人员快速完成进口铁矿石卸货检测等工作,卸货传送效率提高了150%,矿石检测错误率降低70%,放射性物质监测、定位和识别率达90%。
同时,通过在2000多艘渔船上安装AIS定位系统,防城港监管部门对属地渔船特别是“三无”渔船的轨迹、交易等“了如指掌”,避免其与境外渔船、中高风险地区的船舶近距离接触;在北海,中国移动创新开展700MHz﹢2.6GHz双频融合组网,有效保证北部湾海域50公里内通信畅通及海上养殖信息化应用落地,并通过对一县三区海洋渔船上宽带卫星通信终端的更新改造及5G﹢卫星电话,满足远洋作业的通信需求。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部湾建设布局持续加快,中国移动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持续打造了无人集卡、智能理货等5G﹢智慧港口创新融合应用场景,建立了具有广西特色的智慧港口创新应用标准,助力广西释放“海的潜力”。同时,中国移动积极搭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目前已在南宁建成中国移动(广西南宁)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并在全区建成其他30个数据中心,规划装机能力为2.3万个机架,助力打造中国-东盟“智能计算”国际服务走廊;承建的广西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国家顶级域名节点项目顺利完成交付,增强了广西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的支撑能力,促进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数智赋能助推千行百业转型发展
在“连接﹢算力﹢能力”精品网络的赋能下,广西千行百业正在转型发展。
记者来到广西玉驰智联仓储管理有限公司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大型仓库,6名工人正指挥10台移动复合机器人和3台无人叉车协同开展出入库作业。这是中国移动推动5G﹢智慧物流的一个缩影,曾经这项工作需要1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完成。如今,通过5G﹢AI等新技术,视频AI智能验箱、5G远程调度等应用帮助仓库实现物流智能化管理,提升仓储、运输、分拣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
在柳钢集团广西钢铁冷轧厂,广西首辆5G无人驾驶移动云舱正在厂区内“巡逻”;在河池宜州,蚕业公司通过中国移动搭建的广西蚕桑大数据云平台——智慧蚕房管家系统,实现对蚕养殖环境的智能远程监管与农事的精准调控,蚕病发生率由40%降到5%以内,桑蚕成活率、蚕茧优质率得到大幅提高,不仅惠民增收,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据介绍,十年来,中国移动在广西累计完成220亿元建设投资,建成超16万座基站。在日臻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下,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目前中国移动在广西的冶金、矿山、能源、教育等18个行业实施5G融合应用项目738个,有效助力广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绘乡村技术点亮富美壮乡
金秋九月,广西双季晚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晚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柳州市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一片繁忙。稻田中,乡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操纵无人机,完成20亩稻田的叶面肥喷施工作。以前,农户需要背着工具走遍稻田,花费两天时间才能完成施肥工作。如今在无人机的帮助下,施肥时间由两天缩短为10分钟。田间地头的高清摄像仪、多功能气象站、智能数据采集仪等100多套物联网、数字化设备还可以将水稻生长的数据信息直接传至农户的手机上。“现在和以前相比,养蚕的数量翻番,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两到三万元。”农户邓大姐开心地说。
在“中国绣球之乡”百色靖西市,传统绣球制作工艺正在向世界展现魅力。绣球精湛的制作工艺及蕴含的文化,让海内外的游人与商家慕名而来,也让乡村振兴迈出了新步伐,大家通过手机直播就能跟绣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制作绣球。在靖西新发展集团的工厂里,厂家正与东南亚客商开视频会议,沟通绣球制作订单……在5G助力下,绣球在市场上焕发新机,被“抛”向全世界。
记者了解到,为助力乡村振兴,中国移动在广西积极打造“数智乡村优秀示范乡镇”。在各乡镇,中国移动为乡村治理装上“数智大脑”。通过5G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融合数字农业、数字治理两大板块,使得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与数字乡村安防系统有机融合,实现大数据实时采集、家庭院落安全防护等多项功能。乡村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正在迸发新的活力。
奋进新征程,中国移动将持续发挥移动信息专家优势,以数智技术为画笔,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上亮丽的底色,在数字广西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助推壮乡仓廪殷实。
新闻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