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信息消费 提振市场信心

发稿时间: 2023-03-16 09:45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本报记者 韩永军 2023-03-16
分享X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确定的2023年消费维权年的主题是“提振消费信心”。近几年,疫情对消费的冲击较大,强调提振消费信心,特别是鼓励扩大信息消费,将促进消费加快复苏,成为经济回升的“主引擎”。信息通信业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下,紧紧抓住数字化升级新机遇,推广信息消费新模式,以更安全、更便捷、更丰富的信息消费提振经济发展信心,促进民生改善,助推国民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拓展信息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政策支持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世界经济增长扩大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这一系列鼓励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为信息消费强劲增长提供了根本保证。信息通信业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部署,积极培育新型信息消费项目,拓展信息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拓展信息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提质升级是重点。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壮大以及与其他领域不断融合,中国经济表现出鲜明的数字化特征。当前,数字经济不仅在生产端发力,而且加速赋能消费领域,满足数字消费需求,培育新消费热点,构建新的消费生态。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我国信息消费领域创新活跃。从信息服务看,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的融合日益深入,催生了智能零售、数字创意、短视频等大量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满足大众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从信息产品看,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多形态智能硬件生态日益成熟,形成了完备的消费链条。专家认为,数字经济加速构建消费新生态,有利于加快培育完善内需体系,让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更加牢固,为中国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动能。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线上消费复苏强劲。以线上小程序为例,餐饮、酒旅等行业订单量和交易额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春节期间,酒旅订单量较去年增长76%,餐饮订单量增长40%,零售渠道订单量上涨32%,电影演出订单量增长27%。近年来,以网络购物、“互联网﹢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对保障民生、释放消费潜力、稳定经济增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拓展内需新空间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8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8万亿元。中国信通院发布报告认为,5G商用带动VR/AR、虚拟购物等新型服务快速发展,叠加新型智能终端加速普及,2020年至2025年间,将有望带动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8.2万亿元。

拓展信息消费,提振市场信心,为民服务是目的。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发展信息技术,拓展信息消费,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推广,信息技术与娱乐文旅、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各领域的融合更加深入,不断促进信息消费提质扩容。(下转2版)(上接1版)信息消费发展从业态看,线上线下融合新场景展现出巨大潜力。网上购物、线上外卖等平台提供的服务,有效回补了实体接触式消费;在线健身、云上观展等新业态,为促进消费持续复苏提供支撑;远程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场景,为公共服务提供保障。从产品看,新型消费中高端产品深入大众生活。一方面,新产品持续向更高性能升级,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硬件使用体验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传统领域智能化转型不断深入,智能家居产品从单点智能向全屋智能过渡,智能作业灯、错题打印机等教育类智能硬件向多样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网上购物、远程教育、智能家居等行业方兴未艾,数字化加速重构消费场景,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信息消费边界逐渐拓展,信息消费新产品不断涌现,为人们带来各种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对拉动内需、引领产业链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蒸蒸日上的信息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们相信,加快完善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持续优化信息消费发展环境提供切实保障,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信心越来越足,应当说,这是稳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最大底气。

新闻附件:

和不良中介说拜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在阳光下成长

特别推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