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融合驱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生产力升级

发稿时间: 2022-06-06 15:29 来源:中国电信业 作者: 叶旋 2022-06-06
分享X

从长期来看,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继续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物理现实与数字虚拟的深度交融,并促进客户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这意味着,谁掌控数据、算法或算力,谁就能够在未来市场发展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和先机,并且更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对运营商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坚持数智云网的基本战略,实现网络即服务、算力即能力,不断突破创新商业模式,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打造持久强劲的动力。

1654501704(1).jpg

提升个性化需求洞察能力

一是更彻底地转变业务KPI 导向的经营理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体系。按特定维度或特征,将全量客户细分为若干颗粒度适中的客户群,运用定量与定性手段分析细分客户群的通用需求、个性需求,为客户群打造量身定制的产品服务方案并在客户高频触达或偏好的渠道进行营销推荐,从而构建客户需求与专属产品、专属渠道一一对应适配的链路化客户运营能力。以老龄化趋势下规模日益扩大的老年群体为例,针对其健康、日常消费、线上娱乐等需求,运营商可配置心率血压等智能体测终端、商超消费权益券、线下门店长者排队服务优先权益、适老化App 千人千面等全流程专属营销服务方案。

二是推动各层级、跨部门的数据融通,打造智能数据与运营中台系统。根据斯坦福大学教授BJ Fogg的MAT行为模型,融合运营意味着要将多种原子产品打包销售,要求客户具备强烈的购买动机和复杂的理解能力,这会导致融合产品销售成功率相对较低。而有效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就是,将网管系统、业务支撑系统BSS、经营分析系统、服务系统等数据统一接入运营中台,开发包含更多更全更细字段的数据宽表,并建设营销事件库和策略库,当中台系统识别到客户某种特征或行为时,系统可智能、实时地向短信、热线、App、微信公众号等触点下达作业工单指令,实现高度自动化、精准化的融合营销。

打造多业务融合生产能力

一是5G 云网融合运营。打破3G、4G时代运营商以语音、流量等管道资源为主的单一计费方式,基于5G SA 网络的多量纲计费能力,创新探索按流量、速率、时延、连接数量与类型、安全等切片化能力与服务水平定价模式,推广AaaS 网络能力即服务模式。以中国移动“基础功能+ 高级功能+ 自由组合”的BAF 模式为例,基于公网公用、公网专用、专网专用三种基础功能,可提供业务加速、业务隔离、数据不出场、边缘节点、超级上行、网络数字孪生、网络安全等十几种增值功能,为公众、家庭、政企客户提供丰富的场景化应用服务。

二是固网业务与移网业务融合运营。首先,当前个人移网和家庭固网基础电信业务竞争激烈,新增客户拓展、存量客户增值与维系难度日益增加,而销售含语音、流量、宽带、电视等多种业务的固移融合套餐,可达到节省折扣资源投入、提升ARPU 值和客户留存率的目的。其次,建议运营商建立面向家庭场景的统一账户运营能力,即后台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家庭成员之间的真实关系,建立家庭客户对应唯一ID 且一个ID对应多个手机号码、宽带与电视账号、固话号码的关系图谱数据库,从而支持高精准度的固移融合营销。最后,基于统一账户的运营能力,运营商可为家庭客户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组网、娱乐、家电、安全、生活等多种可选的智能硬件与服务。

三是公众业务与政企业务融合运营。首先,为抓住5G 与各垂直行业深度融合应用带来的发展机遇,运营商公众业务部门与政企业务部门应加强协同,通过共担指标、共投资源、共享收益的协同模式,面向政企客户及其成员客户提供“企业级+ 消费级”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例如,珠海市移动联合中兴通讯、金山游戏推出5G+ 新文娱B2B2C 切片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基于特定客群、特定应用、特定区域的切片级业务保障。其次,通过切入数字乡村、智慧社区等热点政策,公众业务部门与政企业务部门应创新市场拓展模式,联合拓展地方政府、房产物业、家装、连锁酒店公寓等B端客户,间接发展个人与家庭业务。

四是自有业务与外部生态融合运营。积极拓展引入外部生态资源和能力,整合推出包含自有通信服务和外部合作商品的生态产品,并在日常自有业务办理场景或线上线下渠网点、合作方私域渠道进行销售推广。此外,运营商可发挥客户规模与电信数据优势,面向外部生态需求,创新商业模式。例如,基于视频彩铃为政府、企业客户提供广告彩铃服务,基于超级SIM 卡为大中型企业提供便捷的交通、门禁或基于身份认证的快捷登录、访客、景区票务、取快递等服务。

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力

一是建设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力。通过与领先的数字化服务商合作,进一步提升第三方系统与自有系统、后台系统与中台系统、中台系统与数字化触点等生产系统的关键接口能力,尤其是在中台系统上建设部署更智能化的实时营销功能,从而实现端到端生产运营的全流程自动化、精益化。

二是自上而下打造数字化组织与文化。设置实或虚的数字化管理职能,统筹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管理工作,定期落实数智能力开发优化项目,提升集团、省、专业公司、市公司及前后端部门的协同效率。在业务部门打造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团队,不断创新应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模型,增强全员以数字化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提升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

新闻附件:

相关新闻